3.1 许莫氏结节在颈肩痛患者中的发生率和分布特点 许莫氏结节为行脊柱MRI时较为常见的非椎间盘性的特异性改变
[9-13],有学者在尸检中发现许莫氏结节的发生率为38%
[14],国外MRI研究报道的普通人群中许莫氏结节发生率约为17%-38%
[15],郭炯炯等
[16]以中国南方普通人群为对象的研究所获得的发生率为16.4%,陈意磊等
[5]报道发生率为28.8%,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率仅为7.8%。其发生率在不同的研究中有所不同,追究其原因,可能与研究的节段不同有关,本文仅研究纳入对象的颈椎节段。同时纳入对象的病史,种族差异,以及许莫氏结节的诊断标准不同也可以造成其发生率出现差异。许莫氏结节好发于胸腰段,以T
11-L
2居多,且软骨终板的中、后部多见
[4,6]。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该节段处于胸椎后凸与腰椎前凸的交界处有关,该区域为轴向负荷和扭转力的集中带,并且活动度较大,对骨性终板的破坏较厉害,这提示生物力学因素在许莫氏结节的病因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局限于颈椎,经统计发现节段分布以C
5/6(2.4%)最为常见,其次为C
6/7(1.5%)和C
4/5(1.3%),分析其原因:C
5/6节段是颈椎中活动度最大,且应力最为集中的部位
[17],其剪切力极易导致软骨终板及终板下出现应力性损伤。
对于许莫氏结节在椎间盘头侧、尾侧终板发生率的报道却不尽相同,Williams等[18]报道许莫氏结节多位于椎体的头侧终板,这与头侧终板较尾侧终板较薄、支撑骨小梁的密度较低、力学强度较弱的生物力学特点有关。而本研究发现许莫氏结节在头侧和尾侧终板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471,P=0.689 > 0.05),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过小有关,此外,患者的身高、骨密度等因素可能也对许莫氏结节的分布产生影响。
3.2 许莫氏结节的发生与年龄的相关性 本研究发现许莫氏结节的发生率与年龄相关(t=4.45,P < 0.05),陈意磊等[5]认为许莫氏结节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同时Takatalo等[15]认为除了老年时期,青少年时期亦是许莫氏结节的高发时期。由于本研究未对年龄增长与许莫氏结节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做纵向比较,故其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3.3 许莫氏结节的发生与性别、头围的相关性 本研究显示颈椎许莫氏结节发生率在不同性别分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559,P=0.511 > 0.05)。不同于腰椎易受患者性别、职业等因素影响,其可能与颈椎所承受的主要应力是维持头部直立以及颈椎各种运动时产生的应力,而腰椎所承受的往往是较大的压力负荷,颈椎活动范围较大从而可避免过度的压力负荷[19],从而缓解性别、职业等因素的影响。但本研究显示许莫氏结节的发生与头围大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93,P=0.32 > 0.05),分析其原因是头围大小并不能作为一个反映维持头部直立以及颈椎所受应力的有力指标。
3.4 许莫氏结节的发生与颈椎曲度的相关性 颈椎曲度变化是颈椎力学平衡的体现,颈椎反屈是颈椎退行性变后机体的保护性反应。本研究显示颈椎许莫氏结节和颈椎是否反曲有着明显的相关性(χ2=7.798,P=0.005 < 0.05),且颈椎反屈状态下的病例数低于未反屈状态的病例数。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颈椎反屈是颈椎退行性变的早期表现,而许莫氏结节可能为患者病程进展后的进一步改变,但颈椎曲度的改变与许莫氏结节的形成之间究竟通过何种机制相互影响,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3.5 许莫氏结节的发生与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 椎间盘退变与许莫氏结节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Pfirrmann等[20]的一项解剖学与影像学检查相结合的研究发现许莫氏结节与一定程度的脊柱退变相关。Wang等[21]通过尸体解剖和椎间盘造影,发现腰椎许莫氏结节与相邻椎间盘的退变相关。本研究发现邻近终板发生许莫氏结节的椎间盘退变分级较邻近终板未发生许莫氏结节的椎间盘退变分级高(Z=58.80,P < 0.05),而且双侧邻近终板均发生许莫氏结节的椎间盘退变分级较仅邻近单侧终板发生许莫氏结节的椎间盘高(Z=3.44,P < 0.05),也间接说明随着椎间盘退变分级的增高,许莫氏结节发生的数目有增高的趋势。“急性炎症水肿期”结节与“非急性期”结节两组责任椎间盘退变分级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3.603,P=0.003 < 0.05),“非急性期”结节所对应的椎间盘退变分级更严重(Z=2.40,P < 0.05),考虑其原因可能是:随患者病程进展,“急性炎症水肿期”结节向“非急性期”结节转归,当“非急性期”结节形成时,许莫氏结节与椎间盘退变的相互作用已累积到较为明显的程度。
综上所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许莫氏结节的形成很重要的相关性,但本研究结果并不能帮助判断两者间的因果关系。因为终板是提供椎间盘营养的重要途径,终板许莫氏结节的形成破坏了软骨终板结构[22-23],影响了椎间盘正常的营养通道和生物力学环境,引起椎间盘退变,但是椎间盘退变严重导致椎间隙变窄,炎症因子增多又可以导致终板破坏,从而形成许莫氏结节。
3.6 许莫氏结节的发生与疼痛的相关性 许莫氏结节与疼痛之间的关系目前存在较多争议,且多集中于腰椎节段,一项对比腰痛以及无腰痛症状者的MRI资料的研究表明,许莫氏结节在腰痛患者中的发生率在19%,正常对照组仅有9.4%,但是该腰痛患者组伴有47%间盘突出,故许莫氏结节可能不是引起腰痛的真正原因[24-25]。但也有学者研究表明许莫氏结节与疼痛密切相关[8,25-26],Takahashi等[8]发现许莫氏结节邻近终板出现T1像低信号,T2像高信号的炎症改变,通过组织学检查证实伴“炎症期”许莫氏结节是疼痛的主要来源。另有学者分析许莫氏结节造成疼痛的原因可能由于许莫氏结节导致椎间隙高度下降,影响椎间孔以及压迫神经根造成[27]。颈肩痛是是指引发颈肩肘痛的一种综合征,目前病因复杂,诊断标准模糊,大多数仅依靠患者主诉诊断[28-29],本研究考虑许莫氏结节可能是颈肩痛的病因之一,但影响颈肩痛的混杂因素太多[30-33],两者之间的确切关系仍需设立无颈肩痛人群对照分析,从而进一步证实。
本研究对于颈肩痛患者许莫氏结节的分布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在统计许莫氏结节的发生率方面,以终板为统计单位,更为准确。但本研究仅收集1家医院1年的病例,故其结果有局限性;另外,本研究针对的仅为有颈肩痛症状的人群,并未纳入无颈肩痛症状人群作为对照。后续的对照研究需要跟进多中心、长时间与多横断面研究及相关的统计学系统评价才更有说服力;并且此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仍需进一步进行前瞻性研究才能得出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